燃文小说 - 都市言情 - 电影人传奇在线阅读 - 第三十章 不甘心

第三十章 不甘心

        看电影是北电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,通过观摩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电影理论,才能学习别人的优秀手法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1978年国内的电影资源少,优秀的外国电影更少。不过学校还是尽力地找片子,每周安排四场放映,每个周二下午去小西天中国电影资料馆室看两部进口影片,每周六下午在朱辛庄礼堂看两部国产影片。

        进城到中国电影资料馆观摩影片,学校会开两部大巴,里面挤满各系的学生,还加上部分教师。人挤人,人靠人,简直连喘不过气来,但是谁也没有怨言,一个人也不愿意拉下。北电学生对电影的渴望,不比中文系学生对名著的渴望少。由于北电是艺术学院,有文艺特长的学生非常多,一路上歌声飞扬,笑声在车厢内激荡,陈凯哥也适时的朗诵了自己的新诗《在公交车上》,原本沉闷的旅途充满了欢乐气息,不知不觉间便到了电影资料馆。

        从车上后,许望秋找工作人员一打听,今天放的南斯拉夫电影《奈雷特瓦河之战》上下集。这算不什么上好电影,许望秋就给刘林他们使了个几个眼色,偷偷溜出了电影资料馆,准备进行大采购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时期由于物质生活贫乏,学生经常吃不饱,尤其到了晚上总是饿得慌。北电的学生有不少人偷偷到附近的田里去偷蔬菜、偷苹果,许望秋他们寝室也偷。不过许望秋觉得自己还在长身体,还是得弄点有营养的来吃;因此,他打算进城买些面,再买些油盐酱醋,晚上做点夜宵加餐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望秋给大家分配任务:“夏刚你回家搬煤油炉子;我跟刘林去电影家协会交稿子,然后商店去买面、买调料;老吴你们去打煤油,然后找个餐馆买菜,买两个肉,再买两个素菜,等我们买面回来下面吃!”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五块钱,递给吴知柳:“这钱你拿打油买菜!”

        吴知柳摆手道:“不用不用!我和老谋有工资,这点钱还是拿得出来的!”

        根据财政部文件规定,进入大学时工龄满五年者,学习期间由原工作单位照发工资。吴知柳和张艺谋工龄满五年了,在北电上学,原单位是要给他们发工资的。吴知柳和张一谋工资都是30多块,在学生中算是大款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望秋听到吴知柳这么说,便道:“那好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与吴知柳他们分手后,许望秋和刘林坐车来到了北环西路15号的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。电影家协会和旗下杂志的办公地点原本在舍饭寺,和中国电影出版社在一起。但在经历十年运动的动荡后,他们的办公地点早已被占用,于是,电影家协会就暂时租借了新影厂主楼四楼作为办公地点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望秋来到四楼电影家协会的办公室时,只见一张办公桌前围了不少人,正在讨论什么,领头的正是钟惦非。许望秋不知道自己来得是不是时候,还是喊道:“钟老!”

        钟惦非看到许望秋顿时笑了,拨开人群,走过来道:“望秋,是不是稿子写完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许望秋将自己写好的稿子取出来,交给钟惦非:“写好了,还请钟老斧正!”

        钟惦非将许望秋和刘林带进办公室后,没有急着看稿子,而是看着众编辑,微笑着道:“我给大家介绍一下,这位就是“谈《英雄儿女》的视听语言”的作者许望秋,他也是《妈妈再爱我一次》的作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众编辑听到许望秋是《妈妈再爱我一次》的作者,纷纷过来跟他握手:“许望秋同志,你的《妈妈再爱我一次》太动人了,是我看过最具感染力的剧本!”、“我看好几次,看一次哭一次!”、“每天中午我都会听《妈妈在我一次》的广播!”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别围着望秋,拿两张凳子过来,让望秋他们坐!”钟惦非知道《妈妈再爱我一次》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反应,但他没想到办公室的这些编辑看到许望秋也这么激动。不过仔细一想也不奇怪,大家看惯了高大全似的英雄,现在突然冒出一个讲身边人、身边事的故事,都本能的感到亲切。

        钟惦非对一个二十八九岁的姑娘道:“小郭,给望秋和这位同学倒杯水!”又对许望秋道:“你们坐一会儿,我把稿子看完再跟你们聊!”

        许望秋的文章有2万多字,钟惦非年纪又大了,没半个小时估计看不完。许望秋不想坐着傻等:“钟老,你不是说我的文章发表后,你们收到了很多反馈的文章嘛,我能不能看看这些文章?”

        钟惦非转头对倒水的姑娘道:“小郭,把关于电影语言讨论的文章都拿来,让望秋看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吩咐之后,钟惦非拿起许望秋的文章,仔仔细细地读起来。许望秋的文章叫《论现代电影语言的中国化》,这一次许望秋在开篇就把太祖的观点亮了出来,指出文艺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,而电影作为文艺的一种,也应该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亮出这个观点后,许望秋提出电影作为文化产品,满足群众娱乐需要的产品应该占主流,应该占整个市场的90%以上;而追求艺术性、追求思想深度的艺术电影比例应该在10%以下。只有把比例控制在这个范围内,整个电影市场才是健康的,整个产业才能稳步发展。如果艰涩、难懂的艺术片成为市场主流,观众看不懂这些电影,那么他们就会放弃看电影,选择其他的娱乐方式。如此一来,整个电影产业就会陷入困境。

        与此同时,许望秋也在看其他人的文章。钟惦非对许望秋说,他文章在《电影艺术参考资料》发表后,在电影界引起了很大反响,有支持的,也有反对的。但钟惦非有一点没有说,支持的非常少,绝大多数都是持反对意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反对的理由各不相同,好莱坞是资本主义、江卿支持、缺乏艺术性等等。这些人都倾向性欧美电影,认为中国电影应该向新现实主义、新浪潮学习,甚至有部分人不但反对电影公式化和套路化,而且旗帜鲜明地反对戏剧性、反对情节性和故事性。他们认为电影完全可以没有戏剧性、人物、矛盾冲突,电影本体的造型等功能足以支撑一部电影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这一篇篇文章,许望秋的心沉到了谷底,历史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改变走向,反戏剧化、反故事的思潮非但没有得到压制,反而提前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望秋知道在这样的纲领指导下,电影圈对好莱坞是谈虎色变,会唾弃商业电影。如果一个导演票房好不但不会受到追捧,反而会被评论界唾弃,甚至连导演自己都觉得低人一等。

        导演张华勋连续拍出《神秘的大佛》和《武林志》两部卖座电影,其中《武林志》观影人次高达5亿,但张华勋收到的却是大面积的骂声,最终他放弃了动作片,连金庸请他拍《书剑恩仇录》,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,转向了偏文艺的片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导演李少虹因为北影厂让她拍商业片,委屈得直哭。田壮壮劝她说:“你拍吧,最起码你能得到机会,证明你是可以的,等得到认可就可以拍自己想要拍的。”最终李少虹哭着拍完了《银蛇谋杀案》。尽管这部电影大获成功,成为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,但成名后的李少虹没有坚持《银蛇谋杀案》的路线,而是迅速转向艺术片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种思潮的主导下,中国电影界出现了极为奇怪的现象,反故事的艺术片票房惨败,却赞誉无数;而商业电影票房大卖,观众如潮,但主创人员却不以为荣、反以为耻。在这种思潮的主导下,有能力的导演不愿意拍商业片;而没能力的导演想拍又拍不好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整个电影市场几乎找不到合格的商业电影,而观众纷纷逃离电影院。到了9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产业彻底崩盘,彻底陷入谷底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东影子弟,电影系统在90年代的悲惨境遇让许望秋刻骨铭心。即使穿越了,即使变成了另外一个人,他也不会忘记那个冬天,他和妹妹冻得瑟瑟发抖;就在那个冬天妹妹死在了电影厂家属楼的强拆中。因为这件事,许望秋至今都无法原谅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穿越者,许望秋有多选择,有很多路可以走,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电影,除了本身热爱电影之外,最重要的是他希望改写历史让妹妹活下来,让父母不再孤零零地过晚年。当然如果能让整个电影系统都过得好一些,他也是非常愿意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许望秋不敢说要拯救中国电影这种话,不是他不愿意,而是这件事难如登天。中国电影在90年代陷入困境原因非常复杂,主要有四个方面,电视和VCD的冲击;改革配套措施没有跟上;文化系统和广电系统的矛盾;以及评论界对商业电影的排斥。

        电视和VCD对电影的冲击是历史潮流,是谁也改变不了的;改革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,这是政策问题,许望秋如何有能力改变;而文化系统和广电系统的矛盾是政府部门的问题,许望秋又如何能化解。唯一有可能改变的是,电影界对商业电影的排斥态度

        许望秋希望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张一谋他们,让他们不要走上轻故事的老路;希望用自己的文章和作品去影响整个电影界,保住中国电影保持讲故事的传统;这也是他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。可万万没想到他非但没有改变这一切,反而让灾难提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在许望秋心头腾起,像一块石子卡在肺管上,让他喘不过气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望秋切实感受到了个人在潮流面前的无力,但他也清楚其实还是自己太弱,如果自己足够强大,如果自己能一呼百应,也许情况就不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许望秋右手紧紧攥住椅子把手,就像溺水的人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的树枝,他真的不甘心,非常非常不甘心!